90后“猪肉佬”不一样的生意经 职场达人-教育职场 何长春 2118316
您当前的位置 :首页 > 教育职场 > 职场达人

90后“猪肉佬”不一样的生意经

2016-06-21 | 来源: 新华网

90后“猪肉佬”的生意经1.jpg

庄旭槟、郭凯、吴德湫(左起)

90后“猪肉佬”的生意经2.jpg

不太熟练的刀功。

90后“猪肉佬”的生意经3.jpg

手机可实时监控猪的成长情况。

一年前,庄旭槟还是一家跨国企业的“蓝领”,朝九晚五。而郭凯则已是一家年销售额达四百万元的网店的老板。一年后,两人辞去工作一起卖猪。在如今俨然一片红海的土猪肉销售市场,靠着互联网思维,这群年轻人在不到半年的时间内以众筹的方式卖出700头猪,并开设了首家社区实体店。网友不仅可以视频监控看到自己亲自命名的“私家猪”整个成长过程,还能获得9%的年化收益。

老板亲自上阵切肉 微信下单随叫随到

凌晨5点,天刚蒙蒙亮,庄旭槟揉着睡眼惺忪的双眼,和伙伴们乘上小面包车,出发到禅城区的中南批发市场“拉猪肉”。

庄旭槟的猪肉来自合作的养猪场,一头将近300斤的猪,在屠宰场去掉下水和脂肪等多余的部位,剩下大约200斤可以上架的“精品”。

猪肉到店后,在“刀手”的切割下,分成不同的部位,贴上标签摆到台面上待价而沽。上午6时,怡翠玫瑰园小区的档口开始迎来晨运回来的第一批顾客。

“会不会切啊?都切碎了。”小区里的熟客发现猪肉有不满意的地方,会毫不客气地当面指出。当日“兼职”刀手的让师奶有些“嫌弃”,大学里学的是食品安全专业的他,和其他店员一样,对于分割猪肉是“新手”。

吴德湫原先在一家广告公司工作,转行“卖猪肉”后,每当店里忙或刀手请假时,他就会被推上砧板台前。“一个好的刀手,手起刀落一刀下去,就能准确切出顾客想要的重量。”吴德湫坦承,自己功力尚未到家,一刀切下去掂量的重量,总会差那么一二两。

碰到计较的顾客,这时会让他再重新切一块,或者再割一刀。但切出边角料的“身价”却会大打折扣。刚开店的时候有师奶看不过去,甚至会让吴德湫把猪肉刀递过去,亲自上阵。

此刻,庄旭槟也没闲着,他忙着把微信上小区居民群里的预售订单记录下来,5公里内的订单将要在当日上午配送上门。“如今大妈们微信也玩得很溜,有时候发个信息过来,要多少猪肉,什么部位,我们就能配过去。”

生意好的时候,上午10点前,档口里的猪肉会卖得七七八八。但卖猪肉也得“看天吃饭”。前阵时间一场豪雨下了将近大半天,店里生意门可罗雀。面面相觑的几个店员不甘心猪肉被餐饮店低价收走,决定分了拿回家吃。“吃了整整一个星期,幸好猪肉有挺多不同的做法。”庄旭槟笑称。

从给母猪照B超到辞职创业 他相信“小小生意能发家”

晚上6点,拉上档口的闸门,7个小伙伴开始总结一天的销售情况,进行数据分析。40平方米的档口二楼,就是他们的办公地点,空间显得有点狭小。为节约成本,办公室墙面刷漆等装修工作都由他们自己动手完成。

室内小黑板上写着密密麻麻的工作任务分工,展示着一间创业公司的工作量。通常要忙碌到晚上9点后他们才能回家。

“一个选择真的会改变以后的人生轨迹。”庄旭槟说,去年的这个时候,他还在一家大型的跨国企业集团工作,过着每天朝九晚五的生活。学习食品安全专业的他,毕业后在高要的一家养殖基地,每天拿着仪器给配种的母猪照B超检查。

“猪屎的味道不是最难忍受的,最难受的是一天到晚也见不到几个人。”庄旭槟说,读大学时,自己就想创业,成立一家自己的公司。这名来自潮汕的90后,坦言自己骨子里有潮汕人经商的基因,渴望在大城市打拼并获得一席之地。在他的潮汕老家,有这么一句话:“工资不出头,小小生意能发家。”

递交辞呈时,公司负责人还劝告庄旭槟创业的路并不好走并给他三个月时间考虑,如果反悔了还可以再回来,但庄旭槟婉拒了对方的好意。

让庄旭槟下定决心创业的,其实还受同样来自潮汕的校友“合伙人”郭凯的影响。“笨鸟要先飞。”郭凯坦言,大学时他特别注重做规划。按照郭凯设定的目标,除了学习外,在毕业前他要赚到创业的第一桶金。

“当时什么都捣鼓过。”郭凯说,那个年代还没有现在这样的外卖APP,学校的交通不便,他先找到了一家餐饮企业,要一次买900个套餐,要求每个优惠1.5元。然后,他回到学校逐间宿舍派外卖单,每天电话接到订单后,用飞信发给餐馆老板配餐。送到学校后,再请兼职学生派送到各家宿舍。靠倒腾这些“小买卖”,他毕业时赚了20万元,攒下了创业基金。

责任编辑: 何长春